咨询热线
15186951181

联系我们

挖潜文化底蕴激活乡村振兴因子

2019-01-11 16:10 点击: 未知


原标题:挖潜文化底蕴激活乡村振兴因子

  要“两只手”协同发力,在“为民、便民、乐民”上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让先进文化激荡乡村振兴浪潮,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最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也最具人气,群众熟悉的地方文化也最受欢迎,反映百姓生活的文化作品带有天然的群众亲和力。”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幸福进万家 瓮水长歌精品文化乡村行”送文化下乡活动赢得了当地群众广泛好评。(1月8日人民网)

  文化下乡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离不开农业的基础稳固、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民的安居乐业,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更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挖潜文化底蕴能在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社会进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传统文化寻找到转化发展新的“打开方式”,从而激发地方发展活力。因此,要坚持“文化铺垫、品牌引领、项目推进”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新形势新任务,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工程,既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用好的文化产品引导农民群众为完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贡献力量。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挖潜文化底蕴,改变农村社会风气,就能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导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形成良好互动,汇聚强大合力。2018年,瓮安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三年进入贵州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可谓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丰收,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优秀范本。

  文化建设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一方面是为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胸怀视野的开拓;另一方面,则是满足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凝聚起亿万农民群众的自我革新的力量。诚然,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是民生,但文化惠民同样也是民生。要“两只手”协同发力,在“为民、便民、乐民”上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让先进文化激荡乡村振兴浪潮,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文化惠民,就是要在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同时,唤醒和树立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确,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域来说,只有真正具备了文化特色,才能形成丰沛的智慧源流与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与辞赋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传统体育文化、戏曲文化等文化样态融合发展,是形成当地文化特色的必由之路。

  挖潜文化底蕴,激活乡村振兴因子是一篇大文章。相信,只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潜心研究,努力挖掘富有历史底蕴、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的文化源头;遵循时代审美意识,在文化建设方面建立起专有保障机制,杜绝简单粗放的盲目发展,定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把“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从而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余志勇)